金口坝

添加时间:2013-12-31 12:04:40

   金口坝位于兖州城东泗河之上,是一座集交通、灌溉、济运、防洪、蓄水、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古代枢纽工程。1992年6月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年5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据实物资料记载,金口坝建于北魏延昌三年(514),兖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筑堰修桥。隋朝开皇年间(581~600),兖州刺史薛胄在沂、泗交流处积石堰水,令其入黑风口而西流,以灌溉土地,因而城西大面积土地尽成良田,农业连获丰收,百姓颂之为“薛公丰兖渠”。五代后周广顺二年(952)慕容彦超据兖州叛,以金口坝堰泗河水入城壕中,以作兵防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“开会通河,乃修胄旧渠,为滚水石坝,引泗入运。”元仁宗延佑四年(1317),疏为二洞,装置闸门,视季节水势而启闭。明成化七年(1471),都水主事张克谦“结庐督修此坝”,历时九月,工竣坝在。用石三万余块,木桩八万余根,石灰百万斛。坝身固之以铁扣,嵌缝拌之以糯米,成为鲁地著名的“金口玉坝”。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)和清乾隆三年(1738)、三十六年(1771)都曾重修,将坝身加长增高,扩为五洞泄水。
  金口坝长123米,宽10.1米,高2.6米,河底海拔高度为48.5米。坝体开五洞,并装置闸门。坝为木桩基础,木质为松柏木,坝体用条石砌筑,条石与条石之间用铸铁扣相连接固定,上下凿穿孔以木桩或铁钎相穿插。在坝的两端雁翅上有四尊元代雕刻的卧式“趴 ”水兽两对,兽体长120厘米,高25厘米,上游为雄,下游为雌,雕刻精美,比例得宜,栩栩如生,堪称石雕艺术精品。
  金口坝历1500多年巍然屹立,建造坚固,反映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,是古代坝桥史上的杰出工程。作为我国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,大运河已被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金口坝是古运河目前保存完好、科技含量较高的古代水利枢纽工程,是大运河申遗的重要遗产点。